康复辅助器具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工作规程

为进一步规范证书培训过程,确保证书培训秩序、培训质量,严格培训过程管理,特制定本管理工作规程。

一、成立项目办

为保证康复辅助器具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有序开展,成立康复辅助器具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办公室(以下简称“项目办”),项目办设在国家开放大学康复辅助器具培训学院(以下简称“学院”)。主要负责整个项目的运营实施工作。

二、组建专家库

专家库由康复辅助器具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,将其聘请为专家顾问、评审专家、主讲主编教师、骨干教师等,主要负责宏观决策、方案审定、标准(培训大纲和考核大纲)制定、教学资源和题库开发、师资培训等。

三、教学(培训)准备

项目办负责拟制证书培训和考核大纲,开发证书培训资源和题库,制定证书培训和考核方案以及师资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,制定各证书的实训操作指南,并指导各实训基地做好教学(培训)准备工作。

四、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

实训基地是指符合康复辅助器具职业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标准,原则上设在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地区(或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地区)为单位的社会培训机构,以试点地区康复辅助器具相关从业人员为服务对象的遴选单位。

按照《康复辅助器具职业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设置与管理办法(暂行)》的相关要求,相关机构向项目办提出申请,项目办在5个工作日内对其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,初审通过后,项目办组织人员对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,根据申报材料及实地考察情况,评审合格的实训基地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和协会官方网站进行公告。

实训基地实行二级管理,其中:项目办为一级管理机构,负责全国范围实训基地的统筹管理;实训基地为二级管理机构,负责项目生源组织、教学、实训、过程性考核等工作。

五、培训流程

实训基地按照项目办要求实施各类证书的培训工作,其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四个阶段:招生阶段、学习阶段、考核阶段和证书颁发阶段。

六、招生与注册

1. 项目办负责制定招生宣传方案和项目介绍,制作各培训证书的宣传彩页模板,并下发至实训基地。

2. 实训基地将宣传彩页模板中的收费标准及联系方式进行更换,通过不同途径和手段面向当地社会进行招生宣传。

3. 实训基地组织学员通过平台上传个人基本信息、照片及相关材料,并进行审核。

4. 审核通过后,实训基地向学员收取培训费用(其中学员需将线上培训费上缴国家开放大学)。

七、培训组织与管理

1. 项目办统筹组建网络教学团队,每个培训证书组建1个,网络教学团队包括教学核心团队和教学实施团队。

1)教学核心团队包括团队负责人1名和1-2名专家组成。教学核心团队负责人由责任心强、专业和教学能力突出、熟悉网络教学、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一线骨干教师担任;专家由来自高校或行业、在本学科(专业)领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学者、专家担任。

2)教学实施团队包括团队负责人和辅导教师组成,辅导教师原则上按照不小于 1200的师生比配置,教学实施团队负责人由实训基地具有本学科(专业)领域背景的教师担任,辅导教师由责任心强、工作认真、熟悉学习网应用、能够承担培训辅导任务的专兼职教师担任。

2. 做好培训前的教学准备工作。

1)项目办负责师资培训工作,向实训基地下发培训大纲、培训方案、培训资源、实训操作指南以及相关要求等材料,培训由学院组织实施。

2)实训基地按照项目办提供的培训材料,做好培训前的教学安排,如师资聘请、培训教学安排、教学场地及实训设施设备安排等。

3. 做好培训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。

1)实训基地要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,学员在辅导教师的指导协助支持下,围绕培训目标、根据学习计划,自主规划,采取线上线下等不同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行为。

2)实训基地要做好导学工作,导学应包括学习目标的引导、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、学习策略的指导、学习内容的辅导等。

3)实训基地要做好助学工作,组织、引导和督促学员按时参与线上线下教学培训活动、过程性考核、终结性考试,为学员提供各类咨询和事务性服务。

4)实训基地要做好线下实训操作工作,按照项目办提供的实训操作指南,安排好教师及教学工作,组织学员在实训基地线下完成。

八、证书考核

1. 证书考核方式

证书考核方式包括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,线上考核由项目办组织实施,线下考核由实训基地按照项目办要求组织实施。

2. 证书考核成绩

证书考核成绩采取双合格制,即线上和线下考核成绩均达到60分及以上,最终成绩按各占50%的比例合成,作为证书考核成绩。

九、证书颁发

考核通过的学员,学院平台自动生成电子证书,学员可以自行下载或打印。

有需要纸质证书的学员,可以向项目办申请,并缴纳纸质证书成本费用,即可获得纸质证书。